偈颂八十五首 其三十四

华山突兀耸苍穹,坐断坤维千万峰。
潘阆骑驴山下过,只闻啼鸟闹春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八十五首 其三十四》是宋代僧人释妙伦所创作的一首偈颂诗

该诗以华山为背景,形象地描绘了华山雄伟壮观的景象。华山的山峰耸入云霄,如同巨人一般坐断着大地,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这种描写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在这首诗中,华山被赋予了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气质,它不仅是地理上的山峰,更是心灵上的寄托和象征。

释妙伦通过华山的壮丽,进一步抒发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华山虽然高大峻拔,但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这反映了诗人的一种哲学思想,即人应该像山一样,不仅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还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包容心。同时,华山之下的潘阆骑着驴子从山下经过,只听见鸟儿在春风中欢快地啼叫,这一细节描绘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这里的“啼鸟”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和谐,与前面的“坐断坤维千万峰”形成对比,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偈颂八十五首 其三十四》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自然景观诗,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艺术追求。通过对华山的描述,释妙伦传达了自己对生命、自然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