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八十五首 其六十四

紫箫声断月初斜,笑指蓬瀛是故家。
十二玉楼寻不见,手攀仙鹤步烟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八十五首其六十四”是宋代释普济所作,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寓言故事,寓意人生修行的真谛。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百尺竿头坐底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进一步,十方刹土现全身。”在这首诗中,诗人描述了两位修行者分别达到了不同的境界。一位已经到达了很高的修为水平,但还未达到真正的圆满,另一位虽然刚刚入门,但已经开始了真正的修行过程。

  2. 诗中意象:在“百尺竿头进一步”这一比喻中,百尺竿头代表修行者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而进一步则是新的挑战和进步。这里的“百尺竿头”象征着修行者的当前位置和成就,“进一步”则表示他们需要继续努力,才能实现最终的圆满和解脱。

  3. 诗中主题:此诗的主题是对修行者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鼓励与启示。它强调了修行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只有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达到真正的修行境界。同时,它也提醒修行者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毅力,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轻言放弃,继续前行。

  4. 诗中哲学:“百尺竿头进一步,十方刹土现全身”这句话反映了佛教中的辩证法和空性思想。在佛教看来,世界和生命都是无常的,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因此,修行者应该超越对物质和外在成就的追求,转而关注内心的修养和智慧的提升。

《偈颂八十五首 其六十四》不仅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意的诗歌,也是对修行者精神世界的一次深刻探索。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修行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种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