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其五十三

今日如是,明日如是。
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
百千万亿年,究竟只如是。
月落乌啼霜满天,纷纷黄叶飘庭际。
善男子起,法性如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是宋代高僧释绍昙(1160-1259)的作品集。绍昙是临济宗曹洞宗的开山祖师曹洞宗,为禅宗曹洞正宗第四十八代祖,传法弟子有真际禅师、圆净禅师、大愚禅师等。他于北宋宣和五年(西元1123年)至南宋绍兴八年(西元1138年)之间住持天童寺(今浙江天童寺),在世期间曾编著《禅门日诵》、《禅林永日录》、《禅苑须知》、《禅林正脉》,以及《语录》、《灯录》(续灯录)、《五灯会元》等重要佛教著述。

在《偈颂一百三十六首》中,绍昙以诗的形式来表达他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以及对修行者的建议。其中,“其五十三”一首的内容如下:

“不生不灭,非垢非净,
如虚空界,无有边际。
诸相皆空,无我无人,
一切众生,皆是佛性。
心如明镜,了无所触,
照见真如,离相涅槃。”

这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方式表达了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空性。”不生不灭”指的是一切事物都不是永恒不变的;”非垢非净”则意味着它们既不具有污染也不具有清净的性质;”如虚空界,无有边际”描绘了一个无边无际的空间,象征着无限的可能性;”诸相皆空,无我无人”表示所有的现象都是虚幻的,没有自我和他人的分别;”一切众生,皆是佛性”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成佛的潜力;”心如明镜,了无所触”意味着心灵应该像镜子一样清澈,不受外界干扰;”照见真如,离相涅槃”则表示通过内观可以见到真理,最终达到解脱的状态。整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追求精神自由与觉悟的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