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得赞 其二

磨墨趱人下笔,肚里难禁技痒。
频频转脑回头,不知失了白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拾得赞其二》是释普宁的作品,属于偈颂类古诗,反映了当时诗人对世俗社会的深刻反思和批判。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释普宁(720-805年),字普宁,唐代著名僧人,以其诗才著称,尤以偈颂见长。他的诗作多反映出禅宗思想以及对世俗社会的批评态度,其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深受后世推崇。《拾得赞 其二》就是他这一风格的典型代表,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和批判精神。
  2. 诗歌原文与解析:寒山拾得赞其二,帚柄不忘,寸心未息。冷眼看人,多少荆棘。咄哉遗弃小儿,丰干草里拾得。这句诗通过描绘寒山和拾得两位僧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中被遗忘和轻视的人的同情和关注。同时,也暗示了社会中存在的冷漠和忽视他人的普遍现象。
  3. 诗意与含义:释普宁通过对寒山和拾得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和对人间冷暖的深切感悟。诗句中的“冷眼看人”,象征着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批判态度。而“多少荆棘”则暗示了社会的种种不公和艰难,以及人们在其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困境。
  4. 艺术特色:作为一首偈颂,《拾得赞其二》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它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意象鲜明而充满哲思。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寒山、拾得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挣扎和困惑。同时,诗人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手法,使得整首诗不仅在内容上引人深思,更在形式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拾得赞其二》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思考和人性探索。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