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于此住,卖药但资身。
窗冷梅花月,门闲柳树春。
水妖愁使术,山鹤伴朝真。
果欲求仙道,惟应自养神。
赠孤山道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孤山道士》是宋代诗人释文珦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表达了作者对修行和生活的感悟。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描述,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哲学。
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看,这首诗采用了朴素、直白的叙述风格,通过描绘孤山村景和道士的生活状态,传达了作者对于修行和生活态度的思考。例如,“多年于此住,卖药但资身”反映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理念;而“果欲求仙道,惟应自养神”则强调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这种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思考。
从诗歌内容来看,这首诗主要描述了作者与孤山道士之间的交往以及自己在孤山村的生活经历。通过这些描述,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真理的生活方式。例如,“水妖愁使术,山鹤伴朝真”这一联,不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孤山的自然风光,也暗示了作者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从哲学意义上讲,《赠孤山道士》这首诗反映了释文珦对于道教修行观的理解。他认为,真正的修行并非追求外在的仙丹妙药或是神秘的法术,而是在于内心的修养和自我觉醒。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为后世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和修行方式的思考。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赠孤山道士》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传递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也反映了宋代时期文人的思想风貌和文化背景。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
《赠孤山道士》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诗歌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生活、修行和自然的独到理解和感悟。无论是对于文学爱好者还是对于寻求心灵慰藉的现代人而言,这首诗都是一种难得的精神财富和灵感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