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茅

衡茅隐翠层,聊以尽残形。
得性非常道,忘言是此经。
孤标松落落,晚节竹青青。
此外非吾事,来言总不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衡茅》是宋朝诗人释文珦的作品,而非陶渊明所作。《衡茅》原文、译文注释、作品赏析、评析以及写作背景等相关信息,具体如下:

  1. 作者简介
  • 释文珦(约1044年—约1103年),南宋僧人。字休默,号笑笑,自号潜庵,严陵(今浙江桐庐)人。
  • 他自幼聪颖过人,24岁出家为僧,后成为临济宗黄龙派高僧。他的一生致力于佛教教义的传播与实践,其著作多以禅理为主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1. 作品原文
  • 我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如何舍此去,烟水远相迎。
  1. 诗歌解析:《衡茅》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的“我”在衡茅之下生活了三十年,远离尘嚣,专注于诗书和自然。然而,当作者决定离开时,却发现一切都已远离,唯有远处的烟水相伴。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思,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生活哲学。

《衡茅》作为释文珦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宋代文学的魅力,也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道德和人生的深刻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