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台殿闭,空室自安禅。
松顶挂寒月,竹根鸣暗泉。
理方因静胜,道不在言传。
溪友同知此,今居何处边。
怀溪云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怀溪云壑》是宋代诗人释文珦的作品之一,以描绘夜晚寂静的自然景象和表达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为特点。
释文珦是宋代的一位高僧和诗人,其诗作多表达了对自然和佛理的感悟,其中《怀溪云壑》就是其代表之作。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作者在深夜中独居时的心境和感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诗歌原文:夜深台殿闭,空室自安禅。松顶挂寒月,竹根鸣暗泉。理方因静胜,道不在言传。溪友同知此,今居何处边?
诗歌内容解读:这首诗通过描述深夜时分,僧人独自在空无一人的房间里安坐修行的场景,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首句“夜深台殿闭”便设置了一幅宁静的夜晚图景,紧接着“空室自安禅”则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接着的四句则通过描绘松树、月光和溪流等自然元素,营造了一种幽深清冷的氛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禅意和超脱的气息。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能够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宁静环境中,感受那份超然与宁静。《怀溪云壑》的艺术特色在于它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来表现诗人的情感和心境,通过对静谧夜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追求内心平和与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文化意义:《怀溪云壑》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逸精神。它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和追求,是中国古代文人精神生活的一种体现。
《怀溪云壑》是一首充满禅意和超脱气息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释文珦的个人修养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和心灵的独特理解。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值得人们深入探讨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