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举祠

封禺山水国,曾是郭文游。
列岫开新障,平川合众流。
丹青遗像在,松竹古祠秋。
虽不逢尧禅,高风似许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郭文举祠》是宋代释文珦的作品,通过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对古代隐逸文化的理解和赞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释文珦(1044年—1106年),南宋著名僧人和文学家,号雪居,临海(今浙江临海市)人。他的一生主要在佛教界度过,但他也涉足文学创作,留下了许多作品。释文珦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观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1. 诗词原文
    封禺山水国,曾是郭文游。
    列岫开新障,平川合众流。
    丹青遗像在,松竹古祠秋。
    虽不逢尧禅,高风似许由。

  2. 诗词解读

  • 封禺山水国:描述了郭文举曾经游历的地方,这里的“封禺”指代了特定的地理位置。这里的山水之美,曾吸引了郭文举这样的文人前来游览。
  • 列岫开新障:描绘了山脉的排列,如同打开了新的屏障,形象地表达了大自然的雄伟壮观。
  • 平川合众流:平川是指广阔的平原,河流众多,水流汇聚成河的景象,反映了自然界中水系的丰富性和流动性。
  • 丹青遗像在:丹青是古代绘画的一种,这里可能指的是画像或雕塑。遗像的存在表明了郭文举的故居或墓地依然保留着其生前的痕迹。
  • 松竹古祠秋:描述了郭文举的祠堂周围种满了松树和竹子,这些植物在秋天显得格外翠绿,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1. 诗词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自然美的隐逸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山峦、河流、植物等自然元素的细致描绘,传达了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哲学。
  • 诗中的“虽不逢尧禅”一句,虽然意味着没有遇到明君,但诗人却用“高风似许由”来表达自己宁愿保持高洁的人格,也不随波逐流。
  1. 创作背景
  • 释文珦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释文珦选择了隐居山林,通过文学和艺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出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郭文举祠》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一份对隐逸文化的传承和对自然美的颂扬。它不仅体现了释文珦个人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喜爱古典文学和自然的读者来说,《郭文举祠》无疑是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