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檐共翠微,井臼亦相依。
衣望桑麻熟,粮兼芋栗肥。
山田秋赋少,村乐醉人归。
不识封侯事,王城相到稀。
山中田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中田舍》是宋代释文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该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 作者简介:
- 释文珦,字叔向,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他早年家于杭州,后来隐居山林,以诗歌创作为主要生活内容。他的诗歌多写山林闲适之作,比兴未深但能即事讽谕,义存劝戒,持论均能中理。
作品原文:
茅檐共翠微,井臼亦相依。衣望桑麻熟,粮兼芋栗肥。山田秋赋少,村乐醉人归。不识封侯事,王城相到稀。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田舍宁静而充满丰收喜悦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传达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与珍惜。诗中的“衣望桑麻熟,粮兼芋栗肥”两句,生动展现了农家丰收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农耕文化的魅力。而“山田秋赋少,村乐醉人归”,则表达了一种远离都市喧嚣、享受乡村宁静生活的理想状态。最后,“不识封侯事,王城相到稀”透露出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写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中流露出的闲适之情和对自然的热爱来看,应该是作者在隐居期间所作。这种心境使得他在面对大自然时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自然的恩赐。文学价值:
《山中田舍》作为释文珦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宋代文学的繁荣景象,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其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通过对平凡生活的赞美,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山中田舍》不仅是释文珦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山水田园诗的典型代表。通过这首诗,人们能够领略到宋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他们内心的平和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