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 其二

百年亦何为,终岁常壈坎。
玄裘不掩胫,素发自垂颔。
吾亲归夜台,益重霜露感。
仰视天一方,星河同惨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百年 其二》是一首出自宋代释文珦的古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与时光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
  • 释文珦简介:释文珦(963—1041)是宋初著名的佛教僧侣和文学家。他的生平经历了北宋、南宋两个朝代的更替,见证了国家的兴衰和社会的变迁。作为一位僧人,他的生活充满了宗教修行和文化创作的双重使命。
  1. 作品原文
  • 《百年 其二》全文如下:
    百年亦何为?终岁常壈坎。
    玄裘不掩胫,素发自垂颔。
    吾亲归夜台,益重霜露感。
  • “百年亦何为?”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的存在似乎没有太多意义,这种感慨引发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探索。
  • “终岁常壈坎”可能是指生活或精神上经常遭遇困境或挫折。这反映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感受到的艰辛与不易。
  • “玄裘不掩胫,素发自垂颔。”描绘了一幅简朴而又不失尊严的生活画面,展示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朴素之美的追求。
  • “吾亲归夜台”可能指的是诗人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和对死亡的接受。夜台一词通常用来指墓地,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益重霜露感”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季节更迭、岁月流逝的感受。霜露作为自然界中常见的元素,往往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岁月的无情。

《百年 其二》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一个时代的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社会文化背景,还可以深入探讨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