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漫翁暑中见寄韵

羲娥不停毂,催暑到茅屋。
萍蓬无地头,桑梓念天目。
古吟寓深情,时事堪痛哭。
馀生竟何归,行已变陵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李漫翁暑中见寄韵》是宋代诗人释文珦的一首诗作。释文珦,字休居,号潜庵,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隐士,他的诗歌作品常常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哲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以及作者的个人感慨。《酬李漫翁暑中见寄韵》便是他众多佳作中的一篇,通过这首诗,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时事的敏锐洞察,还能体会到作者对家乡和故土的深情依恋。

释文珦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深深的乡愁。“羲娥不停毂,催者到茅屋”描绘了夏季炎热的景象,同时也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这种对时间无情的刻画,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慨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释文珦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他对家乡桑梓的情感。“萍蓬无地头,桑梓念天目”这句诗中,“萍蓬”和“桑梓”都代表了故乡的自然景观,而“桑梓”更是故乡的代名词。这种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夏日景色的描绘,更是一种对故乡和亲情的呼唤。

释文珦在诗中还表达了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古吟寓深情,时事堪痛哭”揭示了他对现实政治的关注和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在这首诗里,释文珦不仅抒发个人的情感,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释文珦的诗作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从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酬李漫翁暑中见寄韵》成为了释文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酬李漫翁暑中见寄韵》不仅展现了释文珦高超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现实面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诗歌的魅力,还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