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苕溪

苕溪发源自天目,一溪东之漾寒渌。
岸山续续相照映,原田每每资渗漉。
祗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
来往舟航谩如识,到头若个曾知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苕溪》是宋代诗人文珦创作的一首词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文珦简介:文珦,字叔向,宋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以诗歌见长,尤擅长写景咏物之作。他的诗词作品多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其中《过苕溪》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苕溪发源自天目,一豀东之漾寒渌。
  • 译文:苕溪起源于遥远的天目山,向东流淌,波光粼粼。
  1. 诗意解读与赏析
  • 自然景观的描述:《过苕溪》开篇便生动地描绘了苕溪的源头和流向,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色。文中“岸山续续相照映,原田每每资渗漉”这两句不仅形象地描述了苕溪两岸的山峦和农田相互映衬、滋润的景象,还体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 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祗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表达了一种对世事变迁和人事更迭的感慨。通过苕溪这一自然现象的比喻,诗人暗示了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行,新的事物不断取代旧的,同时也提醒人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和进步。
  • 情感表达:从整首诗来看,诗人不仅仅是在描述一个物理现象,更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他通过对苕溪的描绘,传达了对时间流逝、世事沧桑的一种无奈和超脱,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期:文珦生活在北宋末年,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政治动荡,社会不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文珦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 文化背景:宋代是中国古典诗词发展的高峰时期,文人墨客纷纷用诗歌来表达个人的志向和抱负。文珦的创作也受到了当时文学风气的影响,他的作品既继承了传统的诗词艺术手法,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见解。

《过苕溪》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诗词,更是一首蕴含丰富人生哲理和历史感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