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尘消落尽,本性自圆明。
动静无差异,语言只似常。
后到不过此,先来亦只宁。
坐禅一片石,松树长青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识尘消落尽,本性自圆明。
动静无差异,语言只似常。
后到不过此,先来亦只宁。
坐禅一片石,松树长青青。
《寄宝藏主》是一首诗歌,由宋代僧人释如珙所作。
《寄宝藏主》这首诗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哲理,即世间万物的尘垢最终都会消散,而本性则始终如一。诗中“识尘消落尽,本性自圆明”描绘了诗人对世界的理解,认为一切外在的纷扰终将消逝,而内在的自我则是圆满和清澈的。
《寄宝藏主》不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作品,其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艺术价值也值得深入探讨。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后到不过此,先来亦只宁”的诗句,展示了一种从容不迫的人生观。这种态度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
《寄宝藏主》在艺术上还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特色。宋代诗歌注重意境的营造,强调情感与哲理的结合,而释如珙的这首诗恰好展现了这种风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内心的平和与超脱,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诗歌所蕴含的哲理。
《寄宝藏主》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世界的感悟。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特点以及释如珙作为僧人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