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宽闲鼓角疏,江南烟景忆当初。
乍归故里仍如客,偏爱沧洲不为鱼。
草木有心知雨露,楼台回首作丘墟。
夕阳咏罢餐秋菊,又放青山入弊庐。
归剡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归剡 其三”是魏晋时期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诗歌原文:翼翼归鸟,相林徘徊。岂思失路,欣及旧栖。虽无昔侣,众声每谐。日夕气清,悠然其怀。
诗歌鉴赏:《归鸟其三》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而闻名。诗中的归鸟形象,象征着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厌倦。通过对归鸟的细腻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回归自然的渴望以及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安详。
作品背景: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许多作品都展现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据传,《归园田居其三》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所作,体现了他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许多文人开始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然的生活。
文学风格: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归鸟其三》中,诗人通过简单的语言,传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生活哲理,展现了他作为田园诗人的独特魅力。
文化影响: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后世也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归园田居其三》中所描述的田园生活和诗人的情感,至今仍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归剡其三》是一首充满诗意、情感真挚的诗歌,它不仅是陶渊明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那个时代文人精神世界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和心灵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