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侄孙周上人归剡余亦入吴门 其三

片帆明日下长洲,今日分携浙水头。
回首故乡犹更远,雁来红叶夕阳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侄孙周上人归剡余亦入吴门 其三”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行海的作品。在这首诗中,释行海表达了对侄子周上人的深厚情感和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了诗人自己对家乡、岁月和人生经历的感慨与思考。

从内容上看,诗的第一句“片帆明日下长洲,今日分携浙水头。”描绘了一幅别离的画面,诗人送别侄子的场景被设定在浙水头,而自己的船只则在长洲等待。这里的“片帆”和“分携”都暗示了分离和即将到来的离别。而“回首故乡犹更远,雁来红叶夕阳秋”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里的“回首”和“夕阳秋”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客,常常用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对过去的追忆。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释行海诗文作品赏析”中提到的“灵感家”提供了关于释行海诗文的一些分析,指出释行海擅长以自然景物为引子,抒发个人的情感。例如,“如今送子东归去,心逐征帆过白沙”中的“过白沙”可能寓意着人生的旅程,而“心逐征帆”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悟。这种借助自然意象来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非常常见,能够使读者产生共鸣并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从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来看,释行海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文人墨客多有离愁别绪的时代。因此,他的诗歌往往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和深刻的人文关怀。通过分析释行海的诗歌,不仅能够了解宋代的文化风貌,还能体会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特别是像《送侄孙周上人归剡余亦入吴门》这样的诗作,通过对离别场景的刻画以及对故乡和自然的描写,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送侄孙周上人归剡余亦入吴门》不仅是一首表达亲人离别之情的诗歌,更是一幅反映宋代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的画卷。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