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瓒岩

天子亲颁字十行,难徵老子起岩房。
只将牛粪星儿火,煨得蹲鸱万古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懒瓒岩”并不是文学作品,而是与禅宗大师明瓒相关的一处地名。明瓒是一位唐朝的高僧,因其独特的修行方式和风貌而被人尊称为“懒残”或“懒瓒”。他的故事在历史文献中有详细记载,特别是《宋高僧传》中对他的事迹进行了记录。关于“懒瓒岩”的描述,主要来源于对明瓒生活和修行环境的描绘,而非文学作品中的叙述。以下是对“懒瓒岩”的相关介绍:

  1. 历史背景
  • 明瓒原籍及姓氏不详,他在唐中期的禅宗北宗兴盛时期出外游方,来到嵩山参谒普寂禅师,并从受禅法。他的修行方式与众不同,被称为“懒残”,这一绰号后来成为了他的别名。
  • 在衡山修行期间,明瓒选择了一个岩洞作为他的住所,这个岩洞后来被称为“懒残岩”。据说,他在烟霞峰山腰住着“懒残岩”,每天只吃一蔸芋头,用干柴树叶或干牛粪煨着吃,间或也摘些野果野菜充饥。
  • 明瓒的生活虽然简朴,但他的精神世界却极为丰富。他的修行态度和生活方式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甚至有人称他为“半只芋头,十年宰相”的故事让后世文士艳羡不已。
  1. 文化影响
  • 尽管明瓒的生活方式在当时颇具争议,但他的修行理念和对禅宗的贡献被后人广泛传颂。尤其是在宋代,《宋高僧传》等文献对他的事迹进行了记载和整理,使得他的影响力延续至今。
  • 明瓒的故事和生活方式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但并非直接出自文学创作。他是禅宗历史上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其生活状态和修行方式被后人以各种形式传颂和描述。
  1. 艺术表现
  • 关于明瓒的生活和修行方式,在后世的艺术表现中也有所体现。一些绘画和雕塑作品中可能会有对这位禅宗大师的形象描绘,但这些作品更多是艺术创作的一部分,并非直接源自文学作品。

“懒瓒岩”作为一个与禅宗大师明瓒相关的地名,更多地体现了他对生活的不同寻常态度和对禅宗修行的独特理解。尽管它没有直接成为某个文学作品的主题,但其背后的故事和文化价值仍然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