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童化五凤楼

太白峨峨峙碧霄,百千诸佛欠遮头。
愿君施五凤楼手,成我山中五凤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天童化五凤楼》是南宋诗人释月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流传至今的佳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作者:

  1. 作者简介:释月涧,理宗绍定四年生,受经于黄龙寺,宝祐四年(一二五六)隶籍庆元府天童寺,景定五年(一二六四)由饶州荐福寺首座入住信州鹅湖仁寿寺。继住栖贤妙果寺。元世祖至元十七年(一二八 ),入住饶州荐福寺,成宗大德三年(一二九九)秋退出,同年十二月再入。有《月涧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

  2. 诗歌原文及翻译:《天童化五凤楼》太白峨峨峙碧霄,百千诸佛欠遮头。愿君施五凤楼手,成我山中五凤楼。译文为:“太白山巍峨耸立在碧霄之上,无数佛祖都仰望着它。愿您能施展五凤楼的手艺人之手,让我在深山之中也能建起一座五凤楼。”

  3. 诗歌赏析:释月涧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太白山的雄伟景象以及人们对其的敬畏之情。同时,通过“愿君施五凤楼手”这一设问,表达了诗人对建设自己理想家园的渴望与期盼。这种期盼不仅源于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更深层地反映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的执着。

《天童化五凤楼》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段历史,一个文化符号,它蕴含了深厚的文化价值、艺术魅力以及历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审美享受和精神寄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