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广恩藏山和尚

陈年佛法无人问,黄叶堆金不转官。
一卷山居诗更好,焚香只可作经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广恩藏山和尚》——诗中的禅意与世相

在宋朝释云岫的诗作《寄广恩藏山和尚》,我仿佛走进了一座静谧而深远的禅宗世界。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僧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更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深刻批判和哲理思考。

诗人以“陈年佛法无人问”开篇,用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僧侣寂寞求索的场景。他似乎在诉说着佛法的长久沉寂与僧侣的孤独。接下来,“黄叶堆金不转官”,这两句通过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表达了即便世间繁华如黄金般堆积,但僧侣的地位并未因此提高,反而更加凸显了他们的清高和孤寂。

诗人笔锋一转,转而推崇和尚的“一卷山居诗”,并认为其胜于佛经。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更反映了他对世俗文化的轻蔑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最后一句“焚香只可作经看”,则是对佛教修行的一种极致追求,也是诗人对人生态度的一种表达。

读完这首诗,我心中不禁涌现出对释云岫这位僧侣深深的敬意。他以诗歌的形式,传达了对佛法、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寄广恩藏山和尚》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作者心中的世相与哲理,也让我深思: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和信仰?

宋代释云岫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营养和思考的素材。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理解,我对佛法、对人生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敬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