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关山用同行韵

风来幡动作真观,耳倒声边亦妄闻。
自笑敝貂苏季子,苦求知画宋元君。
关山行李今三反,灯火工夫费几分。
安得一廛留我老,抱琴矫首送浮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关山用同行韵》是宋代诗人饶节的作品,全文如下:风来幡动作真观,耳倒声边亦妄闻。自笑敝貂苏季子,苦求知画宋元君。关山行李今三反,灯火工夫费几分。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情感。以下将从多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
  • 饶节(约1098年—1169年),字舜卿、舜孙,号浮休道人、东湖居士,汉族,江西临川人。北宋末南宋初著名文人、理学家,“二程”的弟子,与张南轩并称“双浮”。他是南宋初年著名的理学大师之一,在学术上主张“理一分殊”,“性即理”,其著作有《浮休文集》。
  1. 诗词原文
    风来幡动作真观,耳倒声边亦妄闻。
    自笑敝貂苏季子,苦求知画宋元君。
    关山行李今三反,灯火工夫费几分。
    安得一廛留我老,抱琴矫首送浮云。

  2. 作品赏析

  • 意境深远:《过关山用同行韵》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引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诗中的自然景物如风、幡动、声旁等,都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变化和内心的动荡不安。
  • 哲理寓意: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苏季子的境遇(苏季子指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苏秦,以口才著称),表现了对知识与才能的追求。同时,对“关山行李”的反复思虑,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入剖析。
  • 艺术手法:全诗采用白描手法,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典型风格。
  1. 创作背景
  • 根据《饶节集序》记载,饶节一生历经坎坷,多次遭受政治迫害,晚年更是被贬谪至偏僻之地。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诗歌往往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个人情感,表达了他对人生、政治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1. 文化价值
  • 《过关山用同行韵》不仅是宋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过关山用同行韵》不仅展现了饶节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独特艺术魅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宋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轨迹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