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沧浪亭

君构虚亭古岸头,我来登览判千忧。
丈人钓艇波澜阔,孺子歌声草树秋。
山似画屏随屈曲,人如杨柳擅风流。
他年若有江湖具,乘兴因君棹小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沧浪亭》是宋代诗人饶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沧浪亭及其周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君构虚亭古岸头,我来登览判千忧。
    丈人钓艇波澜阔,孺子歌声草树秋。
    山似画屏随屈曲,人如杨柳擅风流。
    他年若有江湖具,乘兴因君棹小舟。
  2. 作者介绍
    饶节,字德操,号倚松道人。宋抚州临川人,曾为曾布客,后投书曾布论新法是非,不合,遂落发为僧,更名如璧。初在灵隐,晚主襄阳天宁寺。以博学能文见称,尤长于诗。有《倚松老人集》。
  3. 诗歌解析
  • 开头两句:首句“君构虚亭古岸头”描述了沧浪亭的地理位置和其古老沧桑的风貌。第二句“我来登览判千忧”则表明了诗人面对这座古建筑时的内心感慨和复杂情绪。
  • 中间四句:“丈人钓艇波澜阔”通过描述一位老者在宽阔的水面上钓鱼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古朴的氛围。“孺子歌声草树秋”则展现了儿童在秋天唱着欢快的歌儿,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和谐的画面。
  • 结尾两句:最后两句“山似画屏随屈曲,人如杨柳擅风流”将山比作一幅画屏,随着地势的起伏曲折变化,而人则如同杨柳一样,充满了生机和魅力。这两句既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1. 艺术风格
  • 意境深远:《题沧浪亭》的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沧浪亭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 语言优美:整首诗歌的语言优美,诗人运用了许多优美的词汇和意象,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1. 历史背景
  • 沧浪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纪初)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
  1. 文化价值
  •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沧浪亭不仅以其独特的园林艺术著称,还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而备受瞩目。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瑰宝。

《题沧浪亭》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种对生活、对自然、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领悟。它展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这首诗不仅是对沧浪亭这一具体地点的描绘,更是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一种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