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吕居仁

向来相许济时功,大似频婆饷远空。
我已定交木上座,君犹求旧管城公。
文章不疗百年老,世事能磨双颊红。
好贷夜窗三十刻,胡床趺坐究幡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答吕居仁》是宋代诗人如璧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涵:

  1. 诗歌原文
  • 向来相许济时功:表达了过去与吕居仁之间相互期许,共同致力于拯救时代的宏伟抱负。
  • 大似频伽饷远空:形容两人的友情深厚,就像频伽瓶中盛满了虚空一样,虽然看似美好却缺乏实际的内容和价值。
  • 我已定交木上座:暗示已经与吕居仁建立了深厚的关系,如同手杖上的木制支架,稳固且不可动摇。
  • 君犹求旧管城公:表达了对吕居仁持续追求旧有地位和名声的遗憾,暗指对方仍在执着于过去的成就。
  • 文章不疗百年老:指出文学或学术成就无法治愈人的衰老或疾病,强调了知识的力量是有限的。
  • 世事能排双颊红:比喻世事的变迁能够磨平人脸上的红润,暗示人生的喜怒哀乐都是暂时的。
  1. 作者介绍
  • 饶节(约1097年—约1168年):南宋初年的学者、文人,字次闲,一字复甫,自号云巢山人,饶州鄱阳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经学家、文学家,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尤善草书,其书法作品深受后人喜爱。
  1. 主题思想
  • 友情的珍贵:在这首诗中,如璧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吕居仁深厚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批评了对方过于执着于名利的态度。
  • 文学的局限性:通过对“文章”和“文章不疗百年老”的描述,反映出诗人对知识和文化作用的深刻理解,认为尽管文学具有教化人心的功能,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如璧用词简练而富有深意,如“大似频伽饷远空”不仅描绘了一幅虚妄的画面,也隐喻了朋友之间关系的空洞性。
  • 意象丰富:如璧巧妙地运用佛教典故和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使诗歌层次丰富,充满哲理。
  1. 社会背景
  • 宋朝的文化氛围: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极为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之间的交往频繁,诗词歌赋成为表达情感和志趣的重要手段。
  • 佛学的影响:宋代佛学兴盛,如璧作为僧侣诗人,其作品中不可避免地融入了佛学的思想,使得诗歌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1. 历史评价
  • 历代传颂:《次韵答吕居仁》因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达,被历代学者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 影响深远:如璧的作品在宋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诗才和思想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次韵答吕居仁》不仅是一首艺术性很高的诗歌,更是反映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社会观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化的精髓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