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师卧处白云连,几外千峰秀接天。
渐畏声名收虎视,何尝骨相露鸢肩。
雄风高论鹢飞退,皓雪新诗鹤夺鲜。
老眼熨摩今有待,徵书同到起延年。
昨日一诗乃是见赠亦复次韵为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在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所作,当时他正被贬谪在袁州(今江西宜春县)。他在袁州时曾与友人李献臣、赵汝愚等游赏南园,并有感于怀,遂作此诗。
诗的原文如下:
昨日一诗乃是见赠亦复次韵为报。
昨日偶读李献臣小集,见其中《寄袁州李太祝》云:“江头日出橘千树,花底人家桑万株。”乃知袁州之俗如此。
余昔自江西迁于广东,过长沙,至袁州,始见此二句。
袁州实古之桂林,故民物殷阜,非特橘也。然其俗亦甚侈,凡饮食、服用、舟车、器用,率以金银玉翠为之。而人皆不以为贵,曰:“吾方且富贵尔!”
予在岭南,尝闻西京、东都之间,有所谓“花团锦簇”者,盖取于此,而今则无此语矣!
昨日又见李献臣小集《送王中丞赴广右幕》一篇,中有云“山围故国周遭在”,及“江带三湘浑欲流”。又云“水色秋光老”,则知广右之江水,正自可爱。
然而彼处之人,亦甚奢侈。凡衣服、饮食、器皿、舟车,皆以金银为之。然其人亦皆不以为贵,曰:“吾方且富贵尔!”
余尝谓: “天下之事,有不可晓者,亦有不可晓而不得不晓者。”如天地之运,日月之光,鬼神之情,人之常情也。惟其不可晓,故愈有可畏;惟其不可晓而不得不晓,故愈有可畏而愈难晓。
夫天地之大,何所不有?而人之于物,犹鸟之有翼,鱼之有鳍,不能一日无之。然而人之所贵者,不过食与衣而已;而人所贱者,亦无过于无用之物,此天下之大变也。
然而天地之间,何所不然?惟其所不能者,乃能为之,而又能知之;惟其所不知者,乃不能知之,而又不能知其所不知者。故圣人之道,所以为至高无上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