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颂七首 其四

溪边小立听溪声,日到溪心衮衮明。
独木自横人不渡,隔溪黄犊转头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居杂颂七首·其四》是宋代诗人饶节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修禅悟道的生活哲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饶节,抚州临川人,字德操,号倚松道人,他与谢逸、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淳真朴实,华而不绮,陆游称赞他是当时诗僧第一。
  2. 诗歌原文:溪边小立听溪声,日到溪心衮衮明。独木自横人不渡,隔溪黄犊转头鸣。
  3. 诗意阐释:此诗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静谧的自然场景——溪边小立,听溪水潺潺之声,日光照耀着溪水,波光粼粼,明亮而宁静。这两句诗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绘,营造一种平和安详的氛围。第三句“独木自横人不渡”,则引入了人物活动,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亲近和超然的态度。最后一句“隔溪黄犊转头鸣”以生动的画面结束全诗,黄犊回头鸣叫的场景增添了一抹生动和活泼,也反映了自然界中动物的自由自在。
  4. 文化背景:饶节的作品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他认为佛性存在于每个人心中,只要人们能去除世俗的烦恼,就能成佛。这种思想在诗中得到了体现,如第三句“独木自横人不渡”,就暗含了人们不应被外在障碍所阻的道理。

这首《山居杂颂七首·其四》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向读者展示了作者内心的世界和他所处的自然环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深入理解禅宗思想对个人修养的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