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惇上人七首 其四

少矜平子四愁诗,晚学赵州十二时。
千里故人不解事,书来犹寄竹枝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惇上人七首·其四》是宋代诗人饶节创作的一首诗。该诗以答谢为题,表达了饶节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下面将详细介绍此作:

  1. 作者介绍
  • 饶节(约1268年—约1340年),字志谦,号愚庵,江西临川人,元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教育家。他与吕希哲、谢逸、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作淳真朴实,华而不绮。陆游曾称饶节为当时诗僧第一,可见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 作品原文
    少矜平子四愁诗,晚学赵州十二时。
    千里故人不解事,书来犹寄竹枝辞。

  2. 诗句解析

  • 少矜平子四愁诗:这里的“四愁”通常指的是《古诗十九首》中的四首诗,每首都表达了一种不同的忧愁情感。饶节在年轻时可能受到了这些诗的影响,但到了晚年,他更多地学习了赵岐的十二时辰理论。
  • 晚学赵州十二时:赵州十二时是指赵岐对《周易》的解释,包括六个部分,每个部分对应一个季节。这里可能是说饶节晚年通过学习赵岐的理论来深化自己的诗歌理解。
  • 千里故人不解事:这句话表达了饶节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尽管他们相隔千里,但诗人仍然期待收到友人的书信,而书信中可能包含了竹枝词这样的诗歌形式。
  • 书来犹寄竹枝辞:竹枝词是一种古代的民间歌曲,常用于表达离别的情感。饶节在这里暗示,虽然远在他乡,但朋友之间的情谊如同竹枝词一样,不会因为距离而改变。

这首诗不仅是饶节对自己诗歌创作历程的回顾,也是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文学艺术的追求的展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饶节的诗歌创作风格和他对诗歌艺术的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