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画歌

先生之气盖天下,当时流辈退百舍。
醉中咳唾落珠玑,身后声名满夷夏。
青山木拱三百年,今晨乃拜先生画。
乌纱之巾白纻袍,岸巾攘臂方出遨。
神游八极气自稳,冰壶玉斗霜风高。
呜呼先生泰绝伦,仙风道骨语甚真。
肃然可望不可亲,悬知野鹤非鸡群。
天宝之初天子逸,先生醉去不肯屈。
采石江头明月出,鼓枻酣歌志愿毕。
只今遗像粉墨间,尚有英风爽毛骨。
宣州长史粉黛工,谁令写此人中龙。
细看笔意有俯仰,妙处果在阿堵中。
人云此画世莫比,吴侯得之喜不寐。
意侯所爱岂徒尔,亦惜真才死泥滓。
先生朽骨如可起,谁为猎之奉天子。
作为文章文圣世,千秋万古诵盛美。
再拜先生泪如洗,振衣濯足吾往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太白画歌》是宋代饶节所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白的形象和其诗作的影响力,体现了诗人的敬仰之情。李白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以其豪放不羁而著称,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饶节在这首诗中,以高度的艺术想象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将李白的气魄和风骨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看到了那个飘逸脱俗的诗人形象。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饶节的《李太白画歌》是一首典型的宋词作品,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意境营造:《李太白画歌》通过细腻的描绘,成功营造了一种高远、清雅的意境。诗中对李白形象的艺术再现,不仅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气质,更体现了作者对其精神风貌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仰。

  2. 意象运用:饶节在诗中巧妙运用了多种意象,如“青山木拱”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恒久不变,“冰壶玉斗霜风高”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纯洁。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给人以深远的思考。

  3. 语言风格:饶节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简洁明快,既有宋词的典雅之美,又有散文的流畅之感。这种风格使得整首诗读来朗朗上口,易于传颂,同时也体现了宋代诗词的审美特点。

  4. 文化内涵:《李太白画歌》不仅是对李白的赞美,也是对那个时代文化的反映。诗人通过对李白形象的再现,展现了宋代社会对文学和文化的重视以及对前贤的追忆和敬仰。

《李太白画歌》不仅展示了饶节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宋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心态。这首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宋代诗歌的重要资料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