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皇舆驻武林,宫前新柳渐成阴。
西湖风月愁难度,艮岳峰峦梦枉寻。
老马惊思归汴路,寒江吼激破胡心。
白蘋洲上怀乡久,夜夜啼鹃卧未深。
答何中丞伯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何中丞伯寿》是宋代庞谦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庞谦孺,字子正,号东皋,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曾担任过多种官职。他的诗词作品多反映出其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关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歌原文:三开皇舆驻武林,宫前新柳渐成阴。西湖风月愁难度,艮岳峰峦梦枉寻。老马惊思归汴路,寒江吼激破胡心。白蘋洲上怀乡久,夜夜啼鹃卧未沉。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力度的语言,描绘了杭州西湖的美丽与凄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从西湖的风景到艮岳的梦境,再到归途中的思乡之苦,每一部分都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首先,诗歌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诗的形式,这种形式使得诗歌既简洁又富有表现力,能够有效地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其次,诗歌在语言上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西湖比作“西湖风月愁难度”,将艮岳的峰峦比作“梦枉寻”,这些比喻和象征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想法。最后,诗歌在情感表达上真挚而深沉,通过对西湖、艮岳等景物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深深感慨。
社会影响: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展示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庞谦孺成功地将自己对时代的感慨融入诗歌之中,使其成为一首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佳作。
《答何中丞伯寿》是宋代诗人庞谦孺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优美的诗句和丰富的意象之中,更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及其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