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白莲寺隆虚岩

人自菁山出,先须问老师。
未痊张籍眼,不废贯休诗。
课佛轮珠滑,翻经破帽攲。
几年修净业,喜近白莲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白莲寺隆虚岩》是宋代诗人顾逢创作的一首七言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修行之道的思考和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介绍
  • 顾逢,字公美,号紫阳居士,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与陆游同为“南宋四大家”之一。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而这首《寄白莲寺隆虚岩》便是其作品中的佳作。
  1. 诗词原文
    人自菁山出,先须问老师。
    未痊张籍眼,不废贯休诗。
    课佛轮珠滑,翻经破帽欹。
    几年修净业,喜近白功池。

  2. 诗意解析

  • “人自菁山出,先须问老师。”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的渴望,认为从内心深处开始修行,首先需要向师傅请教。
  • “未痊张籍眼,不废贯休诗。”意味着虽然视力有所减退,但依然坚持阅读和写作,不放弃自己的文学创作。
  • “课佛轮珠滑,翻经破帽欹。”描绘了诗人在寺庙中修行时的情景,轮珠滚动平滑,翻阅经书的动作使得帽子稍显倾斜。
  • “几年修净业,喜近白功池。”则表达了通过多年的修行,诗人终于靠近了佛法的清净之地,心中充满了喜悦。

《寄白莲寺隆虚岩》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这首诗不仅值得细细品味,更应该引起读者对于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间关系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