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赵碧澜 其一

窗下看书坐,挑灯庭欲分。
秋声鸣处远,落叶静中闻。
庭月一方雪,炉香数朵云。
寄来诗在几,读著又思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赵碧澜》是宋代顾逢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下面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寄赵碧澜》的作者是宋代的顾逢,他的生平与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顾逢不仅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作,而且其文学成就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他的作品多涉及自然风光、友情与哲理,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1. 诗歌原文
    窗下看书坐,挑灯庭欲分。
    秋声鸣处远,落叶静中闻。
    庭月一方雪,炉香数朵云。
    寄来诗在几,读著又思君。

  2. 诗歌解析

  • 窗下看书坐:描述了诗人在夜晚的宁静时刻,选择在窗边静静地阅读,体现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求。
  • 挑灯庭欲分:描绘了诗人在微弱的灯光下继续阅读的场景,暗示了深夜的寂静和对学识的不懈追求。
  • 秋声鸣处远,落叶静中闻:通过秋天的声音和落叶的细微声响,传达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 庭月一方雪,炉香数朵云:利用“庭月”和“炉香”两个意象,营造了一个清幽而温馨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朋友的思念。
  • 寄来诗在几:这里的“几”字可能指的是诗书,意味着诗人收到了来自友人的诗作,这增加了诗歌的情感交流元素,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认可和欣赏。
  • 读著又思君:最后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在阅读友人的诗作时所引发的情感,即思念和共鸣,显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相互的影响。

《寄赵碧澜》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与思念之情的诗歌,同时也是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世界。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顾逢对知识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这不仅是对古代文学的一次回顾,也是对现代人情感世界的一次深刻触动。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