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观风亭雪矶小酌

林峦深密地,怪石紫苔存。
留得巉岩势,全无斧凿痕。
浮云沉水底,落叶走山根。
最喜倾杯处,高僧遇老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灵隐观风亭雪矶小酌》是宋朝诗人顾逢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不仅展示了顾逢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力,同时也反映了他淡泊名利、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创作背景:顾逢(生卒年不详),字君际,一字世名,吴郡人。南宋末举进士不第,后放情山水,隐居于临安。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田园生活,与郑思肖、林石田等有交往,并有《梅山集》传世。

  2. 诗歌原文
    林峦深密地,怪石紫苔存。
    留得巉岩势,全无斧凿痕。
    浮云沉水底,落叶走山根。
    最喜倾杯处,高僧遇老温。

  3. 诗句解析

  • 林峦深密地:描述了山林的茂密与深邃,给人以雄伟而神秘的感觉。
  • 怪石紫苔存:通过色彩的描述,传达出石头上生长的苔藓,增添了一抹生机与野趣。
  • 留得巉岩势:形容岩石坚固不移,未经人为雕琢的自然之美。
  • 全无斧凿痕:指出这些自然景观未经人类之手加工,保留了最原始的形态。
  • 浮云沉水底:描绘了天空中飘浮的云彩仿佛沉到了水底,给人一种轻盈飘逸之感。
  • 落叶走山根:生动地描绘了秋天树叶飘落的景象,以及随风移动的情景。
  • 最喜倾杯处:表达了诗人对于饮酒乐趣的喜爱之情,也暗示了在大自然中找到的心灵慰藉。
  • 高僧遇老温:描绘了僧人在寒冷季节里依然温暖如初的形象,体现了对高僧的敬意。
  1. 艺术特色:《灵隐观风亭雪矶小酌》作为一首五言律诗,其结构严谨,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顾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宋代文学中的“理趣诗”风格,即注重诗歌的内在情感和哲理意味,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会到更深层次的思想情感。

  2. 文化价值:《灵隐观风亭雪矶小酌》不仅是顾逢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宋代文学中对自然美学的一种表现。它代表了文人墨客对于自然美的赞美与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倾向和文化氛围。这首诗作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资源和审美参照。

《灵隐观风亭雪矶小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篇,更是一幅展现宋代山水画卷的杰作。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内涵,传递了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人生的感悟,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