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梅后

晴雪白漫漫,山中几树残。
但知开处好,谁向落时看。
影不随流水,香犹在曲阑。
飞来和靖鹤,相对立前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孤山梅后》是宋代诗人顾逢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梅花在雪中的景象,更通过“但知开处好,谁向落时看”等句子传达出作者对梅花独特美感的赞赏以及对于其开放与凋零时独特韵味的深刻理解。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顾逢,字君际,号梅山樵叟,生活在宋代的吴郡(今江苏苏州)。他学诗于周弼,并有《船窗夜话》、《负暄杂录》及诗集传世。
  • 文学成就:除了诗歌,顾逢还有《船窗夜话》、《负暄杂录》等作品,可见他在文学创作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1. 诗歌原文
  • 诗句解读:晴雪白漫漫,山中几树残。但知开处好,谁向落时看。影不随流水,香犹在曲阑。飞来和靖鹤,相对立前滩。
  • 艺术手法:顾逢在创作上擅长运用比喻和象征,使得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意境。
  1. 诗歌赏析
  • 意境创造:《孤山梅后》通过对“雪”和“梅”的描写,构建了一种静谧而清高的意境。
  • 情感表达:诗中的“但知开处好,谁向落时看”,不仅赞美了梅花的盛开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转、美好事物消逝的感伤。
  • 语言特点:整首诗语言简洁却意味深长,通过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孤山梅后》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咏梅之作,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想,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顾逢的这一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思考美与生命价值的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