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边对菊

一片东篱菊,凄凉风雨边。
花虽黄似旧,发更白于前。
把酒伤今日,登高忆去年。
渊明曾作令,相对亦无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边对菊》是宋朝顾逢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顾逢:字郡际,号梅山樵叟,为宋朝人。他不仅擅长五言诗,而且其作品在宋代颇有影响力。
  • 文学地位:顾逢与陈泷、汤仲友、高常并称,被誉为“苏台四妙”之一,表明他在宋代文坛的地位及其杰出的文学才能。
  1. 诗歌原文
  • 诗句赏析:诗中“一片东篱菊,凄凉风雨边”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色时的情感和心境;“花虽黄似旧,发更白于前”则描绘了菊花在风雨中依然坚韧的风貌;“把酒伤今日,登高忆去年”透露出诗人借酒消愁以及怀念过往的情感;“渊明曾作令,相对亦无钱”可能指陶渊明,暗示诗人在品酒之际,思绪万千,又或许反映了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 整体意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了一幅风雨之夜,诗人独自赏菊的景象,通过对菊花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此诗中菊花作为主要意象出现,通过对其的细致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坚韧不拔、历经沧桑仍保持纯净本色的赞美之情。
  • 语言风格:顾逢的作品以简练而含蓄著称,此诗亦体现了这种风格。用词精准而不失诗意,能够引发读者深刻的思考和联想。
  1. 文化背景
  • 时代背景:《雨边对菊》创作于宋朝,当时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但文人士大夫阶层普遍面临着政治斗争和个人命运的抉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 社会影响:顾逢的诗作在当时受到广泛的赞誉和传颂,其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思想和情感,也折射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

《雨边对菊》不仅展现了顾逢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宋朝文人在复杂社会中的心灵世界和精神追求。通过这首诗,可以深刻体会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