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山居 其二

幽居入翠微,乐似在松时。
野景俱成画,山行总是诗。
黠禽争浴水,戏鹊倒悬枝。
此意谁能识,徜徉只自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石湖山居》是宋代诗人顾逢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秀美与诗人内心的宁静,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顾逢(生卒年不详),字君际,一字世名,又作名世,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在南宋末举进士不第后放情山水,隐居于临安并自号梅山樵叟。他与其他文人交往甚密,如郑思肖、林石田等,并曾为吴县教谕。在文学上,顾逢以清新自然著称,尤擅长五言诗,有“顾五言”之称。

  2. 诗歌原文
    幽居入翠微,乐似在松时。
    野景俱成画,山行总是诗。
    黠禽争浴水,戏鹊倒悬枝。
    此意谁能识,徜徉只自知。

  3. 诗歌赏析

  • 幽居入翠微:描述了诗人在青山绿水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 乐似在松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自在,仿佛生活在松林之中。
  • 野景俱成画: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作,让人流连忘返。
  • 山行总是诗:指出山行本身就是一首诗,充满了诗意和韵味。
  • 黠禽争浴水,戏鹊倒悬枝:通过生动的动物动作,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和画面感。
  • 此意谁能识: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独特理解和欣赏,只有自己能领会其中的乐趣。
  • 徜徉只自知:强调了诗人的自我感受和心境,外界无法完全理解。

《石湖山居》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顾逢心中理想生活的写照。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也为后人提供了一种追求心灵宁静、享受自然的美学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