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报和蒲溪方丈送友归

汶阳诗板在,拂拭剑池前。
欲识无由得,相逢岂偶然。
溪蒲凉雨后,塞雁断云边。
又作家山计,巴陵有便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觉报和蒲溪方丈送友归》是宋朝诗人顾逢所作。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浩瀚星河中,诗歌作为抒情言志的一种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觉报和蒲溪方丈送友归》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从内容上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时的复杂情感。“汶阳诗板在,拂拭剑池前”描绘了诗人在汶阳(今山东省汶上县)的故地,回忆起与友人过往的情景。汶阳,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剑池则象征着英勇与豪情,二者结合,既展现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也暗示了友情的美好与珍贵。

“欲识无由得,相逢岂偶然”揭示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无奈与哀愁。这种情绪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也反映了人在面对无常命运时的无力感。而“溪蒲凉雨后,塞雁断云边”进一步描绘了一幅清幽而略带离愁别绪的画面,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细腻、丰富。

“又作家山计,巴陵有便船”透露出诗人对于未来的展望和对友人的牵挂。这里的“家山计”可能指的是诗人为了生计或某种目的而不得不离开家乡,而“巴陵有便船”则表明了诗人在物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希望友人能够安全抵达目的地。这一部分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觉报和蒲溪方丈送友归》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宋代诗人顾逢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深情告别,也是对人生百态的深刻反思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对于读者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