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赏蔷薇

春风庭院少迟留,烂熳红英带雨羞。
最是花边情绪恶,看花狼藉为花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中赏蔷薇》是宋代诗人顾逢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微妙的忧愁情绪,展现了雨中观赏蔷薇时的独特感受。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顾逢,字君际,又作名世,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末举进士不第,南宋亡后隐居于临安。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锤炼见长,尤擅长五言诗,有《梅山集》十卷传世,但已佚失。
  • 顾逢少学诗于周弼,受其影响颇深,诗风清丽自然,深受唐风影响。他的诗多写田家生活,自号五字田家,友人赠诗中有“五字诗名著少年”之句。
  1. 作品原文
    春风庭院少迟留,
    烂熳红英带雨羞。
    最是花边情绪恶,
    看花狼藉为花愁。

  2. 作品赏析

  •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风吹过庭院的景象以及花朵在雨中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诗中“春风庭院少迟留”,暗示了春天的短暂与庭院的宁静;“烂熳红英带雨羞”描绘了花朵在雨中的美丽与娇羞,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最是花边情绪恶,看花狼藉为花愁”则表达了诗人因欣赏花朵而产生的复杂情绪,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哀叹。
  •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而又略带忧伤的春日景象之中。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1. 创作背景
  • 顾逢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代。他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都深深地烙印在这些历史背景下。面对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命运波折,顾逢选择了一种更为内省的方式,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 在创作《雨中赏蔷薇》这首诗时,顾逢可能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通过这首诗抒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体现了顾逢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普遍关注的话题——生命的意义和时间的宝贵。

《雨中赏蔷薇》不仅是一首描绘春日美景的诗歌,更深层次地揭示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美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自然美的颂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