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屋凝寒冻不流,碧天如水似中秋。
一楼月色无人共,听尽钟声未下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雪屋凝寒冻不流,碧天如水似中秋。
一楼月色无人共,听尽钟声未下楼。
《雪后月夜登楼》是宋朝诗人顾逢所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描绘雪后的夜晚,以及月光下独自登楼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寂静的感受,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切体会。
诗中的“雪屋凝寒冻不流”形象地描写了雪后的景象,屋舍被雪覆盖,但寒冷并未使其融化,反而更加凸显了冬日的宁静与纯净。接着,“碧天如水似中秋”则将天空描绘成一片清澈的湖水,映照着明月的光辉,给人以美的享受与心灵的平静。在“一楼月色无人共”中,诗人独自一人面对满月,感受着月亮的清辉和四周的宁静。最后,“听尽钟声未下楼”表达了一种超脱俗世的闲适和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即使身处高楼也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静谧。
《雪后月夜登楼》不仅体现了宋代诗歌的风骨和意境,也为后世提供了一种观察和欣赏自然美景的独特视角。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到诗人如何在自然景观中寻找到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美和文化传统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