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蛟亭 其二

擘石斗雷霆,蛟乎尔□怒。
会当卷银河,凌空泻甘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翠蛟亭 其二》为宋代赵汝谈所作,这首诗通过描述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背景、以及其艺术特色:

  1. 作者介绍
  • 基本信息:赵汝谈是宋代的一位宗室成员,以荫补将仕郎身份开始其政治生涯。他的文学创作不仅限于诗词,还包括了赋、文等体裁。
  • 生平经历:尽管具体的生平详情不甚明了,但可以推测他在政治舞台上或许有过一定的成就,这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闻道今晨看洞回,老龙眠处宝千堆。灵珠已落君侯手,枉著明驼夜半催。
  • 译文:据说今天早上去洞中归来,只见那古老的龙在山间沉睡,那里藏着无数宝藏。灵珠已经被你所得,只是徒劳地让夜晚到来时,那些疲惫的骆驼被催促着前行。
  1. 诗歌赏析
  • 艺术手法:这首诗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通过对“老龙”、“龙眠处”等意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同时也隐喻着政治权力的争夺和隐逸生活的寻求。
  • 情感表达:诗中的“灵珠”、“君侯手”等词语,表达了一种对权势的向往和对现实政治斗争的无力感。而“枉著明驼夜半催”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这种追逐无谓之物的无奈和讽刺。
  1. 文化意义
  • 道家思想:诗中蕴含的道家思想体现在对自然山水的赞美以及对生命哲学的思考。它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和追求。
  • 政治隐喻:通过描写政治斗争的场景和表达对名利的淡泊,这首诗也暗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批判和个人价值观的选择。

《翠蛟亭 其二》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学价值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研究宋代文化、政治和社会背景的重要资料。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人生哲思,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欣赏宋代文学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