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桃源 其一

忽入桃源景可猜,莫非道士亦曾栽。
舟行溯水沿溪进,花映清流夹岸开。
石涧有岐封碧草,洞门无俗长苍苔。
方知此景非人世,岩谷幽深少客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桃源其一》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文化价值和艺术特色:

  1. 作者介绍
  •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书法家和政治家,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他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官宦家庭,自幼聪明过人,对古文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在诗词、书法、散文等方面均有卓越成就。黄庭坚的诗作以豪放洒脱、清新自然著称,尤擅七言律诗和绝句,他的诗多反映现实生活,关注社会民生,表达对时政的关切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诗
    题桃源
    其一
    忽入桃源景可猜,莫非道士亦曾栽。
    舟行溯水沿溪进,花映清流夹岸开。
    石涧有岐封碧草,洞门无俗长苍苔。
    方知此景非人世,岩谷幽深少客来。

  • 翻译
    突然踏入桃花源的景象令人难以猜透,或许这里的道士们也曾经亲手种植过。沿着溪流航行,可以看到花朵在阳光下映衬着清澈的小溪,两岸开满了桃花。石头间有小径通向碧绿的草丛,洞口周围生长着苍翠的苔藓。这里的景象与世俗世界截然不同,岩洞幽深,很少有游客前来。

  1. 诗歌赏析
  • 意境之美:诗中通过对桃花源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舟行溯水”与“花映清流”等意象,构建出一种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静谧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之中。
  • 寓意深远:诗中的“莫非道士亦曾栽”一句,不仅体现了桃花源传说中的道士传说,还暗示了桃花源不仅是一个理想化的避世之所,也可能是道教文化的一种体现。此外,通过对桃花源的描述,诗人似乎在传达一种回归自然、寻求心灵平静的生活理念。
  • 语言特色:黄庭坚的诗作以其精炼而有力的语言风格著称。本首诗的语言简练,用词精准,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桃花源的和谐与美丽,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情感。

《题桃源其一》不仅是一首描写桃花源美景的诗歌,也是一篇富有哲理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还可以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