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四兄往杭后寄

临别强言笑,独归情转哀。
离魂悽欲断,孤抱郁难开。
太守堤边柳,徵君宅畔梅。
过逢如见忆,烦寄一枝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明季送别

丁鹤年,这位回族的文人,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出生并成长于元朝末年的社会动荡之中,家族曾为元朝巨商,但因方国珍歧视色目人而转徙逃匿。在经历了社会的变迁后,他选择了学佛,并最终结庐居父墓。他的作品《送四兄往杭后寄》,是他在元末避乱至浙江后,送四兄前往杭州时写下的诗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四兄离别的依依不舍,更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愁。

这首诗中,“临别强言笑,独归情转哀”,描绘了诗人在四兄离别之时勉强维持的笑容与内心的哀伤形成鲜明对比。“离魂凄欲断,孤抱郁难开”,更是直接道出了诗人心中的苦闷和无法释怀的情绪。“太守堤边柳,徵君宅畔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四兄远行的关切与期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过逢如见忆,烦寄一枝来”中的“过逢”和“如见忆”,则表达了诗人对四兄重逢时的期盼之情,以及希望四兄能将这份牵挂带回家的愿景。

《送四兄往杭后寄》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明代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丁鹤年的才华横溢,更让我们体会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个体命运的沉浮。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时代背景的真实描绘,也是对一个文人情感世界的深刻揭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