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禅室卧病简诸禅侣

高秋多病客,古寺寄黄昏。
野迥常疑虎,天寒早闭门。
离愁灯下影,乡泪枕边痕。
赖有诸禅侣,情亲似弟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逃禅室卧病简诸禅侣”是明代丁鹤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丁鹤年,元代回回人(今属新疆地区),曾祖阿老丁与弟乌马儿均为元时巨商,家居武昌。元末避乱至浙江,因色目人受歧视而转徙逃匿。丁鹤年好学洽闻,精诗律,其作品情感真挚,文辞悱恻。

《逃禅室卧病简诸禅侣》的原文如下:

高秋多病客,
古寺寄黄昏。
野迥常疑虎,
天寒早闭门。
离愁灯下影,
乡泪枕边痕。
赖有诸禅侣,
情亲似弟昆。

这首诗作于丁鹤年的晚年时期,他因病卧病在逃禅室中,心情抑郁。诗中描绘了他在高秋时节的多病客身,以及古寺中黄昏时分的情形。通过“野迥常疑虎”和“天寒早闭门”,表达了他身处乱世,对安全的恐惧以及对家的思念。“离愁灯下影,乡泪枕边痕”则揭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最后两句“赖有诸禅侣,情亲似弟昆”则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如同家人一般的情感。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充分体现了丁鹤年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的忧国忧民情怀以及深厚的佛学修养。

丁鹤年的《逃禅室卧病简诸禅侣》不仅是他的诗歌创作之一,更是研究元代文人生活、佛教思想以及当时社会状况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精神追求,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国学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