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张廷言

千里关河阻重兵,两烦书札见深情。
故人我久知张禄,处士时多忌祢衡。
阅世正当思豹变,出关何必待鸡鸣。
莫嗟才大难为用,天运行将返治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张廷言》是元代诗人丁鹤年的一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以及对其人生际遇的关怀。丁鹤年以其精湛的诗作和孝行著称,其诗作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关于丁鹤年及其作品的相关介绍: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丁鹤年,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也是养生家,京城老字号“鹤年堂”的创始人。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以73岁高龄为母守灵达17载,直到90岁去世。
  • 诗歌成就:《丁鹤年集》传世,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诗歌作品。丁鹤年精诚之心上达九天,下至九泉,其诗开篇赞曰:“丁鹤年精诚之心上达九天,丁鹤年精诚之心下达九泉。”。
  1. 作品鉴赏
  • 文学特色:《寄张廷言》展现了丁鹤年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绘关河阻隔、书信往来等场景,传达了对故人深厚的思念之情。
  • 文化价值:丁鹤年在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如对世态人情的洞察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也为后世提供了思考人生和社会的契机。
  1. 社会影响
  • 文学地位:丁鹤年的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的生活感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他的诗作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研究元明清时期诗歌发展的重要资料。
  • 人物评价:丁鹤年因其孝行和诗歌成就而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他被赞誉为“孝子”、“诗人”,其事迹和诗歌在《四库全书》中亦有收录,显示了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寄张廷言》不仅仅是一篇表达深情的诗歌,更是丁鹤年个人生活经历和哲学思考的结晶。这首诗通过对故人深情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友谊和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