戆庵

小圃不盈亩,偪侧背江郭。
种药有戆夫,庵居甘澹泊。
参苓充服食,杞菊成帷箔。
抱瓮不辞劳,荷锄宁改乐。
平生慕陵黯,直道尽謇谔。
固知逆耳言,即是瞑眩药。
世无狄公笼,谁收治民瘼。
何须持方柄,龃龉纳圆凿。
余亦种瓜人,岁晏同盘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戆庵》是元朝丁鹤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丁鹤年,字鲁南,号遯庵,是元末明初的著名文学家。他的诗作不仅在元代有很高的地位,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戆庵》作为丁鹤年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戆庵》的内容来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感慨与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内心的悲凉和无奈。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元代文人的典型特征,也显示了丁鹤年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风格。同时,这首诗的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味,读来朗朗上口,令人回味无穷。

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看,《戆庵》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被巧妙运用,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如“江水东流去”一句,通过水的流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寓意深刻;“山高月小”则以山的高远与月亮的微小形成对比,引发读者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思考。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戆庵》不仅是丁鹤年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元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人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丁鹤年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对于研究元代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戆庵》作为丁鹤年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形式上展现了其精湛的艺术技巧,也在内容上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内涵。这首诗不仅是文学爱好者的研究对象,更是了解元代文化和文人心态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