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峭摩天不染埃,凝岚滴翠郁崔嵬。
帘垂飞瀑无人卷,舟引游仙出洞来。
一窍中谁开混沌,三山外亦有蓬莱。
扪萝更问朝真路,夹径松阴覆绿苔。
三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洞》是一篇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由明代文学家徐霞客创作。
徐霞客的《游秦人三洞日记》不仅是徐霞客个人对自然地理的探索和记录,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游记文学的一种典型。该作品以其详尽的实地观察,生动地描绘了天台山、雁荡山、黄山以及庐山等名山的地理特征。在这篇日记中,徐霞客详细描述了九十九井的形成机制,这些井深不见底,为古代地理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在唐代,白居易的《三游洞序》则是一篇充满情感色彩的序文,它记录了白居易与两位友人在湖北宜昌游览三游洞的经历。通过白居易的叙述,不仅可以看到当时文人墨客的游历活动,还可以感受到他们因景生情的情感变化和对自然的深刻感受。
刘大櫆在清代创作的《游三游洞记》,则更侧重于对三游洞及其周边环境的描写。从夷陵州出发到三游洞的路上,作者详细描绘了自己的所见所感,并穿插了历代名人游洞的情况,使得这篇散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文学作品《三洞》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地理景观的深刻理解和热爱。通过对徐霞客、白居易以及其他文人的作品介绍,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古人如何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观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