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杨恂夜兴

漫漫夜气万山深,风露高寒天宇清。
檐月窥人惊白发,炉烟凝坐悟黄庭。
挑灯看剑心犹壮,攲枕听泉眼独醒。
毁誉不公随好恶,试观陆羽煮茶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杨恂夜兴》是宋朝诗人于石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山间景色和作者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一种静谧而深沉的美。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及译文
  • 原文:《次韵杨恂夜兴》。漫漫夜气万山深,风露高寒天宇清。檐月窥人惊白发,炉烟凝坐悟黄庭。挑灯看剑心犹壮,欹枕听泉眼独醒。毁誉不公随好恶,试观陆羽煮茶经。
  • 译文:在深深的夜色中,万山环绕,风露清冷,天空高远而清澈。檐头的月光映照入室,让人不禁惊觉已至暮年,白发丛生。炉烟袅袅上升,我静坐沉思,感悟道家的黄庭经法。挑亮油灯,手持宝剑,内心仍怀有少年时的豪情;倚着枕头,聆听泉水叮咚,独自清醒如初。世俗的赞誉与非议,都随着个人好恶而变化,不如效仿陆羽烹茶之道,以静制动。
  1. 作品赏析
  • 诗的开篇便营造了一幅深夜山野的宁静画面,”漫漫夜气万山深,风露高寒天宇清”,用词简练却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 “檐月窥人惊白发,炉烟凝坐悟黄庭”,通过对月光和烟雾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情怀。
  • “挑灯看剑心犹壮,欹枕听泉眼独醒”,反映了诗人即使在微弱的灯光下仍怀揣壮志,以及独自一人倾听泉水的心境,透露出一股不羁的自由精神。
  • 最后两句”毁誉不公随好恶,试观陆羽煮茶经”,诗人以历史典故作结,借陆羽之例表明自己不受世俗偏见所扰,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1. 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 于石生活在元代,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文人的内心世界。元代社会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政治变动,文人普遍感到迷茫和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于石的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个人思考。
  1. 文学价值
  • 作为一首反映宋代诗人生活和心境的诗作,《次韵杨恂夜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宋代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通过这些诗句,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到理解。

《次韵杨恂夜兴》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也给后世读者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