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居院遇雪

梦回寒月吐层崖,汤响松风听煮茶。
倚树恐惊残雪堕,起来不敢嗅梅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净居院遇雪》是宋代诗人于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于石,南宋末期的诗人和学者。字介翁,号紫岩,兰溪(今属浙江)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宋朝的兴衰和变迁,年三十而宋亡后,他选择了隐居授徒的生活方式,专注于诗歌创作。在元朝初年,由于战乱和动荡,于石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他晚年隐居时,他在净居院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因此产生了这首七言绝句。
  2. 诗句解析:首句“梦回寒月吐层崖”描绘了一幅夜晚的宁静景象,月光穿透云层,映照出层层叠叠的山崖。第二句“汤响松风听煮茶”则转入了室内,煮茶的声音与松风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宁静的氛围。第三句“倚树恐惊残雪堕”反映了诗人在积雪中行走时的小心谨慎,生怕惊动了树上的积雪。最后一句“起来不敢嗅梅花”则表达了诗人在寒冷天气中对梅花的敬畏之情。整首诗以雪为引,通过对雪景的细致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内心的感受。
  3. 文学价值:《净居院遇雪》作为于石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首先,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象生动传神,能够很好地将读者带入那个寒冷却美丽的雪景之中。其次,诗中的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此外,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通过对雪的观察和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4. 影响意义:《净居院遇雪》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深刻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启示。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启示人们在面对大自然的变幻无常时,应保持敬畏之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净居院遇雪》不仅是于石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难得的美文。《净居院遇雪》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研究宋代诗歌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