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秉国种菊

渊明令彭泽,自谓归来好。
外物一无累,刚被菊花恼。
东篱兴悠然,一醉舒怀抱。
陶没已千载,爱菊人何少。
谁能轻富贵,高蹈一世表。
种菊学渊明,此意何矫矫。
栽培春雨中,不待秋风老。
南山无古今,世事何时了。
先生笑不言,杜门方却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秉国种菊》是宋朝诗人于石的作品,展现了作者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以及通过栽培菊花来表达自己高洁情怀和超脱世俗的态度。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于石:字晦叔,宋朝时期的文人墨客,以诗赋见长,尤善七言律诗。其作品多表达了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1. 作品原文
  • 渊明令彭泽,自谓归来好。外物一无累,刚被菊花恼。
    这句诗描绘了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宁静生活。陶渊明在彭泽任职期间,由于厌倦官场的浮华与纷扰,选择辞去官职,回归田园生活。这里的“自谓归来好”表明他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认同和喜爱。
  • 东篱兴悠然,一醉舒怀抱。
    陶渊明选择了在自家的东篱下种植菊花,以此来寄托他的闲适心境。“东篱”通常指代隐逸之地,而“兴悠然”则形容他在这种环境下感到的愉悦和放松。
  • 陶没已千载,爱菊人何少。
    尽管陶渊明已经去世千年,但他对菊花的热爱和推崇却一直延续下来。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文化传承的意义,即陶渊明的精神和对菊花的喜爱被后人广泛继承和发扬。
  1. 诗歌解析
  • 种菊学渊明,此意何矫矫。
    通过学习陶渊明的种菊方式,作者表达了自己对高洁生活态度的追求和模仿。这里的“矫矫”意味着高尚、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 栽培春雨中,不待秋风老。
    描述了菊花在春天的滋润和夏天的风雨中成长,无需等待秋风的凋零即可绽放。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以及对于生命坚韧不拔的态度。
  • 南山无古今,世事何时了。
    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哲学思考,即世间的纷争和变迁何时能够终结。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关注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陶渊明的生活环境,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同时也传达出诗人自身的志向与追求。
  • 语言简练:诗中使用了许多简洁有力的词汇,如“归来好”、“悠然”、“矫矫”等,这些词语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诗歌更加易于读者理解和感受。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描写陶渊明的生活和心态,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情感真挚,引人共鸣。

《次韵秉国种菊》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首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作品。它通过对陶渊明及其种植菊花行为的赞美,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