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虎行

有虎有虎山之巅,怒目炯炯当昼眠。百兽畏伏不敢前,凭林一吼秋风寒。
昨日邻家妇,哀哀哭其子,叩头叫天天不语。或曰枭食母、犬吠主,含沙射影毒欲死。
封豕长蛇肆侵侮,如此纷纷何独虎。虎哉虎哉尔何知,磨牙摇尾争奔驰。
妖狐犹将假尔威,岂知彊者易弱盛必衰。北平将军怒欲飞,弯弓远挂扶桑枝。
嗟尔有力何由施,吾见食汝肉而寝汝皮。倚剑睨天三太息,弱肉彊食今何时。
麒麟驺虞亦物耳,呜呼吾不得而一见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有虎行》是宋代诗人于石所作的一首杂言诗。下面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作者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诗歌概述
  • 作品原文:《有虎行》是一首描绘山林中老虎威猛形象的诗作。
  • 创作背景:据文献记载,于石号介翁,字紫岩,晚号两溪,兰溪(今属浙江)人。其生平事迹未详,但从诗中可以看出他可能生活在南宋时期。
  1. 诗歌内容
  • 虎的形象:诗中描述的老虎威武雄壮,怒目炯炯,当昼眠时百兽畏惧不敢前。
  • 社会问题: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如邻家妇哭子,可能是因虎害而死者。
  • 政治隐喻:诗中的“封豕长蛇”可能隐喻了当时的腐败官员或强大的外敌。
  • 哲理思考:诗中表达了对弱者的保护以及对强者的挑战的思考,反映出一种弱肉强食的观念。
  1. 文学评价
  • 艺术特色:诗歌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通过具体的描写展现了老虎的强大和山林生活的艰难。
  • 思想深度:虽然表面看似写景,实则蕴含深刻的社会和政治意义,引人深思。
  • 影响力:此诗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被后世多次引用和传颂。
  1. 现代应用
  • 教育价值:作为文学作品,它可以作为历史和文学课程的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观。
  • 文化传承: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自然和动物的态度和价值观。
  1. 现代意义
  • 环境保护:诗中对老虎的描述可能引发现代人对自然界保护的关注,尤其是在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背景下。
  • 社会正义:通过对强者的挑战,诗也可能激发人们对不公现象的反思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1. 相关联的作品
  • 西山有虎行:这是明代诗人沈周创作的新乐府诗,与《有虎行》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关于自然环境和社会问题的探讨。
  • 明史记载:沈周的另一首诗“西山有虎行”也被记录在史籍中,显示了他在文学上的贡献和影响力。
  1. 读者推荐
  • 由于《有虎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建议读者在阅读时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 对于喜欢探索古代文学作品和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学生和研究者,此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有虎行》不仅是宋代文学的瑰宝,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自然观和道德观的重要文献。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是理解那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