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秦元之赴太禧同佥

君家好兄弟,圣主自知之。
周爵推秦仲,虞官举伯夷。
万方天浩荡,五采凤威蕤。
宣室虚前席,苍生属论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丁复并非无法回答,而是直接引用了《送秦元之赴太禧同佥》中的内容作为回复。这首诗是诗人丁复创作的,表达了对友人赴任的尊敬与期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丁复,字仲容,号桧亭,天台(今属浙江)人。其诗歌创作生涯始于元仁宗延祐初年,丁复游历京师后,因其才华出众而受到公卿大夫的重视,甚至拟授馆阁职务。然而,由于政治环境的变化,丁复未获正式任命,却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京师,之后渡黄河、游梁楚等地,最终寓居于金陵城北,放情于诗酒之间。
  2. 诗歌原文:君家好兄弟,圣主自知之。周爵推秦仲,虞官举伯夷。万方天浩荡,五采凤威蕤。宣室虚前席,苍生属论思。
  3. 诗歌赏析:《送秦元之赴太禧同佥》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和对其即将担任的重要职务的尊重。诗中提及“君家好兄弟”,暗示了作者对友人家族的情谊,以及对朋友能够承担重要责任的期望。“周爵推秦仲,虞官举伯夷”则赞颂了友人的德行和能力,将友人比作历史上的典范人物,强调了其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才能。
  4. 诗歌背景:丁复的创作背景复杂多变,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个人的生活经历,还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氛围。在元代,文人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环境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他们的诗歌往往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5. 诗歌影响:《送秦元之赴太禧同佥》是丁复诗歌创作中的一部分,它体现了丁复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时代价值。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被后人传颂,成为研究元代文学的重要文献。

《送秦元之赴太禧同佥》是丁复对友人的赞美之作,同时也是他个人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反映。诗中的“君家好兄弟”和对友人才能的赞扬,展现了丁复对友情的重视和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通过对友人即将担任的重要职务的描述,也传递了丁复对于政治和社会的深刻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