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送人还武昌

相送白鹭洲,因思黄鹤楼。
遥观禹王迹,重起祢生愁。
西上不可得,东关曾独留。
江吞赵佗石,岁月但空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陵送人还武昌》是元代诗人丁复创作的一首古诗。丁复作为元代的文人,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生活和情感,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风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1. 诗歌原文
    相送白鹭洲,因思黄鹤楼。
    遥观禹王迹,重起祢生愁。
    西上不可得,东关曾独留。
    江吞赵佗石,岁月但空流。

  2. 诗句解析

  • 相送白鹭洲:表达了诗人在白鹭洲与送别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白鹭洲是南京市的一个著名景点,此处的离别增添了几分诗意。
  • 因思黄鹤楼:黄鹤楼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丁复因送别友人而想起黄鹤楼,这反映了他对故友的思念及对离别之地的深情。
  • 遥观禹王迹:禹王是夏朝时期的治水英雄,诗中提到“禹王迹”,可能是在表达对古代英雄治理洪水、造福人民的记忆。
  • 重起祢生愁:祢生是古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对历史人物政治抱负的追忆或对政治现实的忧虑。
  • 西上不可得:表达了诗人无法追随送别之人向西去的决心,可能意味着诗人自己的处境或志向难以改变。
  • 东关曾独留:诗人曾在东关停留,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坚持或是某种未了的情感。
  • 江吞赵佗石:赵佗是秦朝末年到汉初的一位著名将领和政治家,这里的“江吞”可能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世事的无常。
  • 岁月但空流:表示时光流逝,一切似乎都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1. 主题思想:《金陵送人还武昌》不仅是一首送别的诗,它还蕴含着更深层的主题思考。诗人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地位和命运。诗中透露出的是对过往英雄人物的追忆,以及对当下社会的深刻反思。

  2.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诗歌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展现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 语言精炼:丁复用词精准,寥寥数语间透出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 结构紧凑:全诗结构紧凑,每一句都紧扣主题,没有多余的累赘。
  1.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代,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文人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丁复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金陵送人还武昌》,不仅反映了个人的遭遇,也可能折射出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现实。

《金陵送人还武昌》不仅是一首描写送别情景的古诗,它还蕴含着深刻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涵和魅力,感受诗人对生活、对历史、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