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御史赴湖南佥宪

祝融峰高青入天,洞庭水阔净无烟。
使星夜度五千里,老客梦长三十年。
一统乾坤分绣斧,三苗风俗尚戈鋋。
埋轮旧日都门道,会见徵还席屡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张御史赴湖南佥宪》是诗人丁复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对远行友人的祝福和对其事业的期望。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信息
  • 生平简介:丁复,字仲容,号桧亭。天台(今属浙江)人,约活动于元朝中期。早年有诗名,曾因才华被北游京师的公卿大夫看重,但最终因政治原因未得正式任职。他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政治命运。
  1. 诗歌原文
    祝融峰高青入天,洞庭水阔净无烟。使星夜度五千里,老客梦长三十年。一统乾坤分绣斧,三苗风俗尚戈鋋。埋轮旧日都门道,会见徵还席屡前。

  2. 诗词解析

  • 首联赏析:“祝融峰高青入天,洞庭水阔净无烟。”这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展现了一幅雄伟壮观的画面。祝融峰的高耸入云与洞庭湖的辽阔宁静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 颔联赏析:“使星夜度五千里,老客梦长三十年。”这里的“使星”指的是传递使命的使者或官员。诗人以“使星”自喻,表达了自己虽年事已高却仍怀有壮志,期待着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用“梦长三十年”来形容自己多年来的心路历程,表达了一种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切和责任感。
  • 颈联赏析:“一统乾坤分绣斧,三苗风俗尚戈鋋。”这里提到了统一天下、治理国家的主题,以及三苗地区的风俗特色。诗人以“分绣斧”暗指国家的治理需要统一的规划与决断,而“尚戈鋋”则可能是指某些地区仍然保留着古代的习俗或武器。
  • 尾联赏析:“埋轮旧日都门道,会见徵还席屡前。”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昔日经历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埋轮”可能指的是曾经在京城中忙碌的身影,而“徵还席屡前”则可能是指再次回到朝廷任职的机会。诗人通过对往昔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其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1. 创作背景
  • 丁复的这首诗作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元代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这个时期留下了自己的作品。丁复作为其中的一员,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1. 文学价值
  • 从文学角度来看,《送张御史赴湖南佥宪》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同时也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景观。
  1. 艺术手法
  • 这首诗在艺术表达上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例如,“祝融峰高青入天”中的“青入天”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颜色和高度,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此外,“一统乾坤分绣斧,三苗风俗尚戈鋋”等句子中的意象选择和象征意味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艺术见解。
  1. 情感寄托
  • 诗歌中的情感寄托也是其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丁复通过这首诗向远方的友人送上了深深的祝福和期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心。这种情感的真挚和深沉,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元代文人作品中的佳作。
  1. 历史文化背景
  • 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送张御史赴湖南佥宪》的创作时间是在元代初期,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氛围为丁复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时代背景。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点,如官场的腐败和政治的不稳定,也体现了文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和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送张御史赴湖南佥宪》是丁复一首富有深刻意义和独特艺术价值的古诗。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不仅能更全面地了解元代文人的生活状况和政治氛围,还能感受到他们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和责任担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