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欣笑隐

亲对先皇讲法筵,人间独住十三年。
将同鸣凤瑞下世,恰道飞龙招上天。
长立宝阶瞻宝树,亦知金像捧金莲。
梵王此日生欢喜,黑雨翻空浴九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欣笑隐》是元代诗人丁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展示了诗人的深厚文学功底,而且在内容上表达了对先皇讲法与逝去之人的深情怀念。

《挽欣笑隐》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句子,构建了一个既具历史感又充满个人情感的空间。首句“亲对先皇讲法筵”描绘了与先皇共度时光的场景,这不仅体现了诗人与先皇之间的亲密关系,也暗示了其在尘世中的孤独岁月。诗句中的“人间独住十三年”,透露出诗人长期隐居、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法修为的坚定追求。

这首诗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探讨。“将同鸣凤瑞下世”和“恰道飞龙招上天”两句,运用神话传说中祥瑞生物的形象,象征性地表达了对逝者未来道路的美好祝愿以及对其精神升华的期待。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使得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一种超越现实的力量感。

通过对宝树、金莲等元素的描绘,丁复展现了其深厚的佛教文化素养和美学修养。诗中的“长立宝阶瞻宝树,亦知金像捧金莲”等句子,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这些细节的描写,让读者能够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精神世界和对佛法的虔诚追求。

《挽欣笑隐》不仅是丁复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研究元代文人思想及文化背景的重要文献。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丁复的文学成就及其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力。

相关推荐